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為什么要提前規劃呢,下面我們從知識產權、財務系統、人員、制度等幾個核心方面詳細分析提前規劃的必要性!
一、提前布局知識產權
企業要申報高新技術企認定,需要有自主的核心知識產權,16年之后的新政策對于知識產權的劃分主要為Ⅰ類和Ⅱ類。
Ⅰ類中的發明專利,其得分較高,申報高新是可以反復使用的,但從申請到授權并且拿到證書,時間短則1年半,長則2-3年;
很明顯,如果這這個板塊不做長遠規劃,想短期內實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通過受讓受贈等方式獲得,一般我們是不建議企業這樣做的,這本身不屬于企業自主研發,很難拿到高分。
Ⅱ類知識產權申報高新常用的比如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證書等,Ⅱ類知識產權雖說從申請到取得證書所需時間相對短一些;一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周期為8-14個月,軟件著作權申請周期大概2個月左右。
但是從給我們多年的申報經驗來看,大部分企業都是短期內集中申請甚至申報當年才去臨時申請;這種做法如果放在16年之前,本身也沒有什么不妥,官方也沒有提出異議,而且這樣做的企業也是正常通過高新評審,最終取得了國家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但是隨著新政策的出臺以及國家對高新評審工作的嚴格把關,比如短期內集中取得多項軟件著作權證書,評審專家會懷疑企業是為了申報高新而臨時拼湊。
建議:企業應當根據正常的項目研發時間來逐項有計劃的申請,比如軟著每年可以申請3-5項,在申報高新時,RD表也是按照上述時間來確定,不管是從時間跨度還是研發的科技成果數量也都是完全符合高新評審要求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完善的研發機制,可以滿足持續研發的過程)。
二、 提前歸集研發費用建立科技財務體系
財務數據指標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價中比較重要的部分,也是企業可以通過提前梳理準備從而獲得高分的一個部分,屬于可以無需增加其他成本就可以提升評分的利器。
高新評價體系中財務指標分為銷售收入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另外一部分是研發費用占比,建議各位企業朋友們盡早提前規劃,避免不應該的失分,從而提高高新認定通過率。
高企認定工作指引中明確了研發費用歸集的范圍,主要分為: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以及其他費用。
同時明確指出企業應對研發費用進行單獨列支并單列到具體研發項目。16年之后的政策新增加了一個:企業研發費用輔助帳,而且該資料在評審中起到一票否決權,如果企業在前期并沒有建立研發費用專賬,那么必然導致企業財務人員在申報高企認定時,逐項進行歸集、調整,工作量大,提前歸集研發費用是十分重要的準備環節。
建議:
1、注意企業近三年的銷售收入和凈資產數據,因為銷售收入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各占10分,計算公式:(第二年數/第一年數+第三年數/第二年數)/2 - 1。
2、對于研發費用企業應當單獨建賬,獨立核算,并單列到具體研發項目,逐項進行歸集,做好研發費用輔助帳,并且保存好相關支出的原始憑證,以備實地走訪核查。
三、提前理清科技、研發、兼職等人員之間的關系
人員關系也是高新認定中的重要部分,公司總人數如何界定?兼職人員算不算公司人員?哪些人員屬于科技人員?哪些人員屬于研發人員?人員比例是否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該如何去調整?這些人員關系問題都是需要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準備工作中去整理清楚的。
建議: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這是高新認定條件中對于科技人員的要求比例,企業的科技人員最好能夠提供相關的社保證明,學歷證明以及專業對口,以備實地走訪核查。
四、提前規劃研發立項,規范組織管理制度
企業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幾乎不會關注企業內部的研發活動的立項、梳理等工作。其實問題的核心在于企業可能不知道如何梳理,技術人員知道做了哪些研究開發活動,但是不能形成系統的書面材料。
因此,企業要在前期做好項目規劃與定位,做好立項評估,注重立項管理,建立制度保障使風險可控;同時還可以借助外力,突破技術難題,以此推動企業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才能使其在評分中拿到高分。
建議: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完善的研發機制,可以滿足持續研發的過程。確定研發項目名稱、所屬高新領域、數量和研發時間段。同時,配合研發輔助賬歸結研發項目費用,務必注意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
電話:0851-85555915
郵件:zhongzhengyundao@163.com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文昌閣街道中華中路時代廣場1幢23層